百健或成辉瑞并购潜在对象,这次能押对吗?
- 编辑:天真烂熳网 - 67百健或成辉瑞并购潜在对象,这次能押对吗?
他指出,混合系统项目,结合太阳能、风能和电池储能,目前还没有在该国实施,但这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做出改变。
叠加上述数据,2020年,全球范围内多晶硅市场缺口或将达到20万吨。根据招商证券分析报告,目前韩华和OCI两家韩国企业的硅料产能约占全球的15%左右,若剔除OCI在马来西亚工厂的部分产能,韩国本土多晶硅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10%。
同时,今年年内还将陆续有4万5万吨的老旧产线面临替换。近日,通威股份便发布公告,计划在2023年将高纯晶硅产能增至22万29万吨;20212023年期间,每年累计产能将分别达到11.5万15万吨、15万22万吨、22万29万吨。一系列大动作之下,全球多晶硅生产格局正在面临怎样的变化?高电价制约韩国制造商招商证券行业分析师游家训在2月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指出,目前,不考虑金属硅、硅芯等原材料成本,多晶硅生产成本主要由电费(32.9%)、折旧(16.7%)、人工(7.6%),蒸汽(5.4%)等构成。而OCI在马来西亚的部分工厂,工人人均工资则为10万14元万元/年。近期,全球多晶硅生产领域的众多大企业纷纷做起减法:关闭工厂、削减人员,甚至退出生产。
此外,公司全年营业亏损达到5.4亿欧元,其美国和德国多晶硅工厂的生产设施计提减值高达7.6亿欧元,多晶硅业务部门收入同比下降7%。多晶硅市场研究机构Bernreuter Research分析师Johannes Bernreuter表示,自2009年至今,韩国的工业用电价格已经上涨超过70%,这给韩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压力。12月份进口月均价为8.43美元/千克,环比下滑5.2%,同比下滑14.1%。
梳理部分相关政策具体如下:1、支持公益捐赠:(1)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等或直接向医院捐赠用于疫情防治的医用物资等物品,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全额扣除;(2)对于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增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截止2月底,国内维持满负荷运行的企业有6家,降负荷运行的企业有5家,检修逐步恢复的企业1家。截止2月底除新疆地区外,硅粉供应商开工率略有恢复。需求逐步回暖,供应持续低于预期,加之原辅材料供不应求下的价格大涨,多晶硅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因此2月份多晶硅价格微幅上涨。
2、扶持中小微企业:(1)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将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放宽到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2)推动有关单位对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水、用气,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缓缴期间实行欠费不停供的措施;(3)落实再贷款政策和中央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在中央贷款贴息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再给予进一步支持。1-2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6.90万吨,同比增加33.5%,1月份春节期间多晶硅企业基本维持正常生产,产量在3.55万吨,环比小幅减少0.08%,同比增加39.2%。
2019全年从马来西亚进口多晶硅量在21254吨,同比增长77.7%。马来西亚多晶硅工厂被韩国OCI收购后,产能从7月份开始逐月提升,到年底满产至2.7万吨/年,月均产量在2200吨左右,故从马来西亚累计进口量大幅增加。2019年全年,自韩国、德国、马来西亚进口量共计122803吨,占累计总进口量的85.0%,各地区进口量占比分别为33.83%、36.45%、14.71%,德国进口量位居首位。一方面是原辅材料、备品备件等供应商复工日期难以确定,已复工供应商又因无配套物流,难以送达;另一方面员工不能按时返厂,复工人员不足,故2月份陆续有5家多晶硅企业被迫降负荷生产,导致2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减少至3.35万吨,环比减少5.6%。
第二,从德国进口量略有增加。2019年全年多晶硅累计进口量为144506吨,同比增加3.5%。2月初开始国内多晶硅企业陆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行业开工率一再降低,国内多晶硅供应较预期有所减少。受疫情防护隔离需要,人员无法及时返岗,同时对外招聘缺乏劳动力资源,导致生产人员不足,制约企业持续稳定生产经营。
因受疫情影响,公司原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均受到较大影响,企业面临严重的产品积压、客户回款延迟等风险,公司正常资金运转面临较大困难。4、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复工复产支持工业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高效协作,完善智慧物流体系,打通生产生活物资流通堵点,保障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有效供给;(2)针对农民工返岗复工按照一车一方案的原则,开展点对点直达运输;(3)多措并举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4)支持商务领域企业复工复产,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电商企业复工复产,鼓励企业创新商品销售模式,减少配送频次,降低直接接触风险。
1月份八家万吨级企业多晶硅产量为3.41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96.1%。进口量方面,海外韩国韩华从1月份开始无产出,OCI自2月20日完全停产后也不再有产出,自韩国进口量从1月份开始将逐步减少并趋近于零,1季度进口减少量约8000吨左右。
新特能源原产能3.6万吨/年基本维持满产运行,新产能3.6万吨/年于2月份开始降低负荷运行,影响部分2月份产出。从德国进口多晶硅以单晶复投料需求为主,而2019年全年下游单晶需求呈增长态势,复投料需求量增长幅度更大,故全年累计从德国进口量有小幅增长。第三,从马来西亚进口量大幅增加。二、企业陆续下调开工率硅业分会统计,截止2020年2月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12家,其中包括满负荷运行企业6家,降负荷运行企业5家,1家月底逐步开始复产的检修企业。3、支持稳岗就业:(1)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照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返还;(2)停工期、恢复期组织职工参加线下或线上职业培训的,可按规定纳入补贴类培训范围;(3)灵活处理劳动用工问题,鼓励灵活安排功工作时间,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减免费用提供招聘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专项纾困资金,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的支持;(4)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5)发挥应急转贷资金作用,降低应急转贷费率,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服务;(6)鼓励信用优良企业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7)通过调整还款付息安排、适度将年底贷款利率、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8)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措施,一方面给予企业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延长到6月30日,并免收罚息(湖北省境内各类企业都课享受此条政策),另一方面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三、进口量同比下降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12月份国内多晶硅进口量为12110吨,环比小幅减少1.2%,同比减少1.8%。新疆大全通过各种方式弥补复工人员不足等问题,1-2月份维持满产运行。
6家满负荷运行的企业为:永祥股份、新疆大全、亚洲硅业、内蒙东立、鄂尔多斯、黄河水电;5家降负荷运行的企业包括:保利协鑫、新特能源、东方希望、天宏瑞科、国电晶阳;1家正常检修的企业是洛阳中硅。因疫情管控原因,各区域均采取除应急车辆和人员以外限制通行的措施,导致车源相对减少且路途出行受限,物流运输成本环比上涨幅度达到100-200%。
2019全年累计从韩国进口量为48881吨,同比减少11.9%,一方面是国内终端需求疲软,另一方面是由于全年多晶硅价格一路走低,韩国两家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在下半年陆续分时段检修,导致韩国多晶硅产量大幅减少,因此从韩国累计进口量有所降低。由于韩国两家多晶硅企业陆续宣布停产退出,故预计2020年1月份开始从韩国进口多晶硅量将逐步减少,直至为零,国内供应缺口将由国内产能释放增量、德国、马来西亚等进口量作为部分补充,若供应增速不及需求,则将导致多晶硅市场供不应求。
单晶致密料从1月初的7.16万元/吨小幅上涨至2月底的7.24万元/吨,涨幅为1.1%。按产量排序,2月份7家企业月产量在千吨以上,分别为:永祥股份、保利协鑫、新疆大全、新特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内蒙东立,7家企业产量共计3.17万吨,占2月份国内总产量的94.6%。但2月初开始陆续受疫情影响,行业整体开工率一再下调。2019年全年自韩国、德国、马来西亚、美国、中国台湾的进口量共计136556吨,占累计进口总量的94.5%。
多晶免洗料从1月初的历史低点4.28万元/吨小幅回升至2月底的4.36万元/吨,涨幅为1.9%。按产量排序,1月份7家企业月产量在千吨以上,分别为:永祥股份、保利协鑫、新疆大全、新特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内蒙东立,7家企业产量共计3.32万吨,占1月份国内总产量的93.7%。
5、降低复工企业各项成本负担:(1)减免技术服务收费,市场监管局所属的标准化技术机构,对中外标准信息咨询服务,标准时效性确认和标准翻译费用予以免收;(2)对于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断贷、压贷,还款困难时,可予以展期或续贷;(3)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应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4)对于自身资产质量优良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允许申请发行新的企业债券专项用于偿还2020年内即将到期的企业债券本金及利息;(5)鼓励各银行机构延长贷款期限,有效减费降息,支持受影响企业有序高效恢复生产经营;(6)阶段性减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等;(7)免收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时间范围从2020年2月17日0时起,至疫情防控共工作结束;(8)实施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对疫情期间暂不能正常开工、复工的企业,放宽容(需)量电价计费方式变更周期和减容(暂停)期限,电力用户可申请减容、暂停、减容恢复、暂停恢复,因疫情需要扩大产能的企业,实际最大用量不受合同最大需量限制,超过部分按实记取;(9)降低电费,自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阶段性降低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的,现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用电成本;(10)降低用气成本,在现行天然气价格机制框架内,提前实行淡季价格政策,尽可能降低企业用气成本。2月份单晶致密料月均价为7.23万元/吨,环比小幅增加1.1%,2月份多晶免洗料月均价为4.34万元/吨,环比小幅增加1.4%。
各多晶硅企业生年产规模在万吨级以上的占比达到97.3%,产成品运输量大且迫切。五、多晶硅后市预测截止2月底,国内仍有5家多晶硅企业降低开工率运行,其中有三家企业产能在4万吨/年以上,故5家企业现有开工率将继续影响3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根据各硅料企业生产现状及开工计划,预计3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在3.2万吨左右,环比仍略有减少。
5、新建、拟建项目多方面受阻。受防控措施影响,企业上游原辅材料供应厂商复工困难,且已复工供应商存在因区域流动管控措施造成的运输问题,硅粉及产品包装相关的原辅材料供应不足。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1-2月份分不同时段因原料不足陆续降低开工率的企业包括新特能源、新疆协鑫、东方希望、国电晶阳、天宏瑞科等,大多减产均在新线,复工率仍需根据后续原辅材料补充供应程度来定。产能净减3.25万吨/年,增量包括永祥股份优化产能共计1万吨/年,减量包括洛阳中硅、盾安光伏、江苏康博、宁夏东梦等暂停产能共计4.25万吨/年。
即便在2月份一线大厂开工率有所下调的情况下,万吨级企业集中度仍然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是由于未降负荷的产线仍维持满产甚至超产运行,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万吨级以下企业也有部分降负荷运行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上看,扩产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再加上积累的声誉,投入的心力,没有收回成本直接退出,前期的努力都将化作东流水,于是寄希望于扩产走出泥沼。而给出的答案也不外乎1)行业具有前景,市场有潜力,看好未来的发展趋势;2)企业新产能具有成本竞争力;3)通过扩产提高市场份额,巩固在行业的地位。
扩产真的这么潇洒吗?有些企业是先前就有扩产计划,尽管有疫情这一突发性事件,仍选择按照规划进行扩产。即使是这样,扩产是基于理智的充分考虑后的权衡吗?不扩就是等死,光伏企业的生存状况已经如此艰难了吗?这是恶性竞争还是良性竞争?谁为巨大的产能买单呢?寄希望于终极爆发吗?若市场再度混乱,企业能自救吗?这些问题,我也想要一个答案。